当前位置: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鸡毛信》教学设计

2023-09-11 00:54: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鸡毛信》教学设计(收集11篇)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小标题,学习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

  3、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精神。懂得在怀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去感受海娃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你们一定看了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吧。谁能介绍一下?(指生问:比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亮剑》、《历史的天空》、《烈火金刚》等。)

  (出示图片)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男、女、老、少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永不屈服的气节。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课堂,没有温饱,是敌人的炮火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的故事。这就是——《鸡毛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围绕课题质疑:你知道什么是鸡毛信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鸡毛信的内容是什么?谁去送信?送到哪儿?为什么要送鸡毛信?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信送到了没有?)

  2、(课件出示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叫,他是。

  (2)、让把鸡毛信送到,交给。

  (3)、《鸡毛信》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3)、海娃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到的?

  (4)、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送这封鸡毛信了吗?

  二、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生交流。

  2、师小结:海娃为了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如龙潭,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我们不妨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把它划分为几个小故事,例如,开头交待海娃接受任务,我们可以算作一个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老师一共拟了六个小标题:(课件出示)

  1、接受任务。2、巧妙藏信。3、深夜逃走。

  4、丢信找信,再次被抓。5、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6、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来划分一下这六个小故事。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划的。

  3、指生回答,师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一下订正。

  4、在这六个小故事中,比较一下,你认为那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5、指生答:藏信、夜逃、诱敌这三个故事写得最详细。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海娃送信,一路上凭着他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困难,课文中这样的情节很多,你最喜欢哪一个?自己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划出最感动的部分。

  2、学生自由在小组里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3、指生在全班交流,结合朗读训练。

  重点:“诱敌”这一段,可分角色朗读。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5、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应该向海娃学习什么?

  7、拓展:(课件)介绍有关的英雄故事,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少年英雄王二小》,学生可以课外去了解。

  五、播放《鸡毛信》精彩片断。

  六、布置作业:

  1、以《机智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课外阅读英雄故事。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研究法  导读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称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下面,我们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欣赏儿童团团长小英雄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邮件。需要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作为标志,让送信人和收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接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任务,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绑在羊的大尾巴下,并巧妙回答敌人盘问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照放羊放哨——接受任务——巧妙藏信——巧答盘问——羊群被夺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扑、抱、掀、就、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一个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革命少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你的——八路探子的!”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我不是,我是放羊的。”……

  师:从这两段话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胡子吼叫”我体会到鬼子的凶恶;从“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一句我体会到作者和海娃对鬼子的憎恨与厌恶之情。)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好吗?(生读)

  师: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沉着机智。)

  师: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是啊,多么凶恶的日本鬼子啊,男生读鬼子的话——

  师:多么机智的小英雄啊,女生齐读海娃的话——

  师:怪不得张连长称赞海娃说:你真是个小八路,咱们的小英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含有连贯动作的话。

  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地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板书

  放羊放哨

  接受任务

  鸡毛信 巧妙藏信

  巧答盘问

  羊群被夺

  (沉着机智、勇敢坚强)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小标题,学习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

  3、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精神。懂得在坏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去感受海娃的优秀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你们一定看了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吧。谁能介绍一下?(指生问:比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亮剑》、《历史的天空》、《烈火金刚》等。)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课堂,没有温饱,是敌人的炮火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的故事。这就是——《鸡毛信》

  二、围绕课题质疑:你知道什么是鸡毛信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鸡毛信的内容是什么?谁去送信?送到哪儿?为什么要送鸡毛信?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信送到了没有?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故事的主人公叫(  ),他是(   )。

  (2)(   )让(  )把鸡毛信送到(  ),交给(  )。

  (3)《鸡毛信》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二、浏览课文,划分故事。

  师:海娃为了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如龙潭,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我们不妨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把它划分为几个小故事,例如,开头交待海娃接受任务,我们可以算作一个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老师一共拟了六个小标题:(板书)

  1、接受任务。

  2、巧妙藏信。

  3、深夜逃走。

  4、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5、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6、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来划分一下这六个小故事。

  1、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划的。

  2、指生回答,师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一下订正。

  3、在这六个小故事中,比较一下,你认为那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4、指生答:藏信、夜逃、诱敌这三个故事写得最详细。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海娃送信,一路上凭着他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困难,课文中这样的情节很多,你最喜欢哪一个?自己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划出最感动的部分。

  2、学生自由在小组里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3、指生在全班交流,结合朗读训练。

  重点:“诱敌”这一段,可分角色朗读。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五、课堂检测:

  1、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从“故意” 和“傻愣愣”可以体会出海娃这样做的目的是———

  2、学了课文我想对海娃说:————————

  六、夸夸身边现代小英雄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在我们周围也涌现出了一些小英雄,他们勤奋好学、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你能找到吗?夸夸身边的现代小英雄。

  七、学英雄唱英雄

  听电影《英雄儿女》插曲,感受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概。

  附学生作业:

  学了课文我想对海娃说:海娃,看了<<鸡毛信>>后,我就喜欢上你。为了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你一边放羊一边放哨还和敌人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最后终于把鸡毛信送到了八路军叔叔的手中,打退了敌人。你的机智勇敢是我学习的榜样,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不毛毛躁躁。

  ——朱金妞

  海娃,读了你的故事,我感到你是个勇敢而机智的小英雄。你与鬼子较量时年龄和我们相仿,我们现在却生长在和平年代,可以在明亮的教室在安静地读书,这一切的取得都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来报答你们。以前我学习不理想,让妈妈生气、老师失望,我真不应该,我一定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时光。愿你在天上过得好,我们会想念你的。

  ——白芝琳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4篇

  《鸡毛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小标题,学习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

  3、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精神。懂得在怀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去感受海娃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你们一定看了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吧。谁能介绍一下?(指生问:比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亮剑》、《历史的天空》、《烈火金刚》等。)

  (出示图片)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男、女、老、少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永不屈服的气节。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课堂,没有温饱,是敌人的炮火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的故事。这就是——《鸡毛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围绕课题质疑:你知道什么是鸡毛信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鸡毛信的内容是什么?谁去送信?送到哪儿?为什么要送鸡毛信?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信送到了没有?)

  2、(课件出示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叫,他是。

  (2)、让把鸡毛信送到,交给。

  (3)、《鸡毛信》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3)、海娃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到的?

  (4)、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送这封鸡毛信了吗?

  二、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生交流。

  2、师小结:海娃为了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如龙潭,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我们不妨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把它划分为几个小故事,例如,开头交待海娃接受任务,我们可以算作一个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老师一共拟了六个小标题:(课件出示)

  1、接受任务。2、巧妙藏信。3、深夜逃走。

  4、丢信找信,再次被抓。5、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6、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来划分一下这六个小故事。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划的。

  3、指生回答,师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一下订正。

  4、在这六个小故事中,比较一下,你认为那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5、指生答:藏信、夜逃、诱敌这三个故事写得最详细。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海娃送信,一路上凭着他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困难,课文中这样的情节很多,你最喜欢哪一个?自己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划出最感动的部分。

  2、学生自由在小组里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3、指生在全班交流,结合朗读训练。

  重点:“诱敌”这一段,可分角色朗读。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5、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应该向海娃学习什么?

  7、拓展:(课件)介绍有关的英雄故事,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少年英雄王二小》,学生可以课外去了解。

  五、播放《鸡毛信》精彩片断。

  六、布置作业:

  1、以《机智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课外阅读英雄故事。

  《鸡毛信》教学反思

  《鸡毛信》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共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执教老师让学生边读边画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每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既能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执教老师先让学生给课文列提纲,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在讲哪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执教老师傅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学生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们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研究法 导读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称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下面,我们看电视——《鸡毛信》影片片断,欣赏儿童团团长小英雄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师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鸡毛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邮件。需要火速传递的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作为标志,让送信人和收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交流。

  (1)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接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任务,没想到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绑在羊的大尾巴下,并巧妙回答敌人盘问的故事。)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照放羊放哨——接受任务——巧妙藏信——巧答盘问——羊群被夺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3)儿童团团长海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海娃是怎样处理鸡毛信的?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娃处理鸡毛信的动作?(抢、扑、抱、掀、就、拧、绑)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处变不惊、沉着机智的小孩儿形象。)

  (一个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革命少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谁再来读?(生读)一个沉着机智的少年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男生齐读。(男生齐读)一个聪明可爱、热爱祖国的孩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高大。女生齐读。(女生齐读)让我们一齐赞美这位可爱的小英雄吧!全班齐读。

  (2)“你的——八路探子的!”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我不是,我是放羊的。”……

  师:从这两段话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胡子吼叫”我体会到鬼子的凶恶;从“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嘴唇又黑又厚,又凶又丑,恶心死了”一句我体会到作者和海娃对鬼子的憎恨与厌恶之情。)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好吗?(生读)

  师: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沉着机智。)

  师:你能读读这几句话吗?(生读)

  师:是啊,多么凶恶的日本鬼子啊,男生读鬼子的话——

  师:多么机智的小英雄啊,女生齐读海娃的话——

  师:怪不得张连长称赞海娃说:你真是个小八路,咱们的小英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段含有连贯动作的话。

  羊群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只管朝川口跑着,跳着……看着颤悠悠的羊尾巴,海娃的心头忽然扑通地跳了一下。海娃来不及多想,两步抢到头里,一头扑到头羊身上。老绵羊脖子上挂个铜铃。海娃把它拦腰抱住,掀起那肥腾腾的大尾巴来,就着羊屁股,拧了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羊尾巴下。

  板书

  放羊放哨

  接受任务

  鸡毛信 巧妙藏信

  巧答盘问

  羊群被夺

  (沉着机智、勇敢坚强)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6篇

  《鸡毛信》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危急时刻”编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要沉着机智的应对,并感受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具体到这篇课文,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一、通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感受海娃机智和勇敢,激起向小英雄学习的愿望;二、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并能谈出感受。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重点部分精读体验,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教学的难点是课文较长,不容易瞻前顾后把握重点。

  根据新课程对高年级“重视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要求和阅读课文的特点,我在备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自主读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发阅读兴趣,培养质疑能力。

  用充满激qing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去。联系学生了解的英雄故事,自然的引入对新课的学习。同时,紧接着在“围绕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又检验了学生在预习时是否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课文,从整体入手,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因为课文的篇幅较长,因此我引导学生首先采用浏览与略读相结合的方式来读书,并提出明确的问题,检测学生浏览的效率。

  二、以读为本,重在点拨,抓住重点段落精读体验,感悟海娃的机智和勇敢。由于课文的自然段比较多,学生不便把握重点,因此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按小标题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细读 “藏信”、“夜逃”、“诱敌”三个小故事,进一步了解海娃送信的详细经过。深入体会小英雄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感悟、理解,在精读课文后小组里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情节,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辅助作用,如,让学生观看《鸡毛信》的精彩片断,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 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根据小标题,学习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

  3、 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精神。懂得在怀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4、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去感受海娃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你们一定看了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吧。谁能介绍一下?(指生问:比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亮剑》、《历史的天空》、《烈火金刚》等。)

  (出示图片)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男、女、老、少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永不屈服的气节。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课堂,没有温饱,是敌人的炮火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的故事。这就是——《鸡毛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围绕课题质疑:你知道什么是鸡毛信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鸡毛信的内容是什么?谁去送信?送到哪儿?为什么要送鸡毛信?在送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信送到了没有?)

  2、课件出示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叫( ),他是( )。

  (2)( )让( )把鸡毛信送到( ),交给( )。

  (3)《鸡毛信》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4)海娃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到的?

  (5)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送这封鸡毛信了吗?

  二、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生交流。

  2、师小结:海娃为了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如龙潭,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我们不妨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把它划分为几个小故事,例如,开头交待海娃接受任务,我们可以算作一个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老师一共拟了六个小标题:(课件出示)

  (1)接受任务。

  (2)巧妙藏信。

  (3)深夜逃走。

  (4)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5)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6)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来划分一下这六个小故事。

  1、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划的。

  2、指生回答,师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一下订正。

  3、在这六个小故事中,比较一下,你认为那几个故事写得体,最感人?

  4、指生答:藏信、夜逃、诱敌这三个故事写得最详细。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海娃送信,一路上凭着他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困难,课文中这样的情节很多,你最喜欢哪一个?自己可以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划出最感动的部分。

  2、学生自由在小组里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3、指生在全班交流,结合朗读训练。

  重点:“诱敌”这一段,可分角色朗读。

  4、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

  5、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应该向海娃学习什么?

  7、拓展:(课件)介绍有关的英雄故事,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少年英雄王二小》,学生可以课外去了解。

  五、播放《鸡毛信》精彩片断。

  六、布置作业。

  1、 以《机智的小英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 课外阅读英雄故事。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能快速、流利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海娃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斗争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海娃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王二小、雨来、张嘎等抗日小英雄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认识小英雄

  1、从前边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大英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小英雄的故事:板书课 题。释题:知道鸡毛信是怎么一回事吗?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课文,简单概括全文的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二、复读课文,了解小英雄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情 节?

  2、引导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 信送给游机队并配合游机队消灭敌人的故事。)

  (2)默读课文,思考: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3)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孩子)

  (3) 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a、课文最后写到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英雄。 从哪些地方看出海娃的机智勇敢呢?选择 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读读找找。

  b、全班交流。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c、抓住对海娃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体会海娃的心理。

  三、 寻找抗日小英雄

  1937年到1945年, 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 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 烧杀抢掠, 肆 无忌惮。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温饱,没有课堂,是飞机、坦克炸毁了他 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 了沉重的抗争。像海娃这样的小英雄有很多很多,如:王二小、雨来、张嘎等。交流自己知道的 小英雄故事。

  四、再读课文,赞美小英雄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接受任务, 丢信找信,

  2、巧妙藏信, 诱敌负伤, 深夜逃走, 完成任务。 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

  鸡毛信,丢信找信,

  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9篇

  【活动设计】

  最近我班正在开展“我自己”的主题,通过主题的进行,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渐渐熟悉并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这几天我还发现孩子们对“玩纸”产生了兴趣,这可能由于前些日子“玩纸牌”的活动,他们人手一张纸牌进行着各种不同玩法,有些孩子还把纸牌藏起来让同伴找,这让我猛然想起了儿时常玩的“鸡毛信”的游戏,这个游戏以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纸为材料,取材方便、娱乐性很强。因此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鸡毛信的由来,并能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藏纸条,体验活动成功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鸡毛信的由来,能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藏纸条。

  2、在“鸡毛信”的游戏中体验活动成功的乐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黑板,记分牌2张、桌子、勾线笔、哨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听故事:鸡毛信

  3、讨论:鸡毛信重要吗?(很重要,藏的地方是个秘密,千万不能被人发现)

  4、如果你是小海娃,你有一封鸡毛信,而且信只能藏在自己身上,你会把信藏在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二、自由玩“鸡毛信”

  1、现在我们就来玩鸡毛信的游戏,请你们找个好朋友,2个人为一组,同时将小纸条藏起来,然后互相找,一个小朋友在大屏风后藏,一个小朋友在屏风前面藏。

  2、幼儿分组自由玩。

  3、请你说说你刚才把纸条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了?

  三、集体游戏:送鸡毛信。

  1、师:先请你们7个人一组,分2组,站在线上。现在你们这2组就要来一次比赛,先给你们的小队起个名字吧!在推选一名组长,我这里有2张记分牌,是记录你们的得分的。

  2、介绍游戏规则:两组同时藏,藏好后站回线上,听到哨子响开始艘,相互搜,在听到哨子响停止搜,看看搜出几张鸡毛信得几分,最后哪组分数最高就胜利。

  3、游戏再次进行。

  4、统计得分。

  【活动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10篇

  《鸡毛信》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上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我便利用梁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边读边画出并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没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一遍既能读通顺流里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实践,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不错。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将这篇长课文划分成了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得很浓。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写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反思

  《鸡毛信》是“危急时刻”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片自读课文,在备课时我发现课文虽然很长,但是很符合孩子们的口味并且文中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细腻,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苹果》和《“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设计思路,于是我计划让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能通过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海娃的品质。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成功的地方:

  我是这样设计的:

  1、,一上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我便利用梁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边读边画出并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没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一遍既能读通顺流里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通过实践,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不错。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将这篇长课文划分成了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得很浓。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你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写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教学设计 第11篇

  《鸡毛信》读后感

  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三年级五班 陈昱豪

  我非常喜欢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鸡毛信》故事,其中讲述的是: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做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一头羊的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捉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了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捉了猫眼司令。

  我们要像海娃一样坚强勇敢,敢于奋斗的良好品质。

  指导老师:刘媛(山西省警校)

  <<鸡毛信>>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本儿童文学选,里面有小说,诗歌,散文和剧本.我最喜欢小说中的<<鸡毛信>>.

  <<鸡毛信>>讲述的是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放羊娃----海娃为八路军送信的故事.海娃在送情报的途中,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小说情节曲折,险象从生,充满悬念,塑造了一位抗日小英雄的生动形象.在我的眼里,海娃是一个聪明,勇敢,遇到鬼子不慌张,反而更加沉着冷静的小英雄.

  你知道海娃把鸡毛信藏哪儿了吗?哈哈,他把鸡毛信藏在头羊的屁股底下了!头羊用大大的尾巴遮住了鸡毛信.海娃两次被抓,两次从鬼子的魔爪下逃了出来,终于把鸡毛信送到了八路军的指挥部.

  我非常佩服海娃的这种不气馁的勇气.以后我遇到困难时,也要沉着冷静,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有空,你也看看这本书吧!这本书还有许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喔!

  你,是真正的英雄——《鸡毛信》读后感

  星期五下午,我们观看了一场老电影——《鸡毛信》。看完之后,我对《鸡毛信》的主人公——十二岁的海娃充满了敬佩之情。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海娃是放羊娃,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他担任着站岗放哨的任务。秋天到了,庄稼丰收了,附近炮塔里的日本鬼子又出来扫荡了。海娃看见了,以把消息树拉倒的方法告诉村里的老百姓。一次,海娃的爸爸收到了炮塔里八路卧底的信,信上说炮塔里敌人不多,是攻打的好时机。于是,海娃的爸爸赶紧写了封鸡毛信,叫海娃把鸡毛信送给附近的张连长。海娃赶着羊群向张连长所在的村子走去,路上碰见了鬼子,他与鬼子机敏地较量,经过重重危机,终于把信交给了张连长。最后,炮塔被攻毁了,还抓到了炮塔里的日本鬼子司令呢!

  看完电影,我们都被海娃的临危不乱、大智大勇所折服。我们仿佛也身临当时的情景之中。当海娃遇见鬼子时,我们替海娃娃捏了一把汗;当海娃把信系在领头那只羊的屁股下时,我们为海娃拍掌叫好;当海娃成功逃离鬼子据地时,我们替海娃高兴;当信落在地上时,我们几乎想叫海娃回过头去捡起来……当把鬼子的炮塔端了以后,我们都欢呼雀跃。既替海娃出色地完成任务而兴奋,又替八路军又打了个大胜仗而欢欣鼓舞。

  欣赏着海娃的聪明机智,我不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算起来,我们和海娃是同龄人。我们现在呢,不愁吃来不愁穿,只要一门心思读书,还整天嫌苦嫌累的。或许还有人会时不时在父母怀里撒娇呢!而小海娃呢,不论严寒酷暑,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在那高高的山岗上站岗。被鬼子抓到,宁死不说出八路下落,还巧妙地把敌人引入了伏击圈。试想以现在的我们处于那个时代,别说与鬼子周旋,就算走两三里山路,说不定也会退缩呢!所以,海娃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小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里,我要向小海娃敬个礼,并要由衷地赞叹一句:“你,是真正的小英雄!”

  《鸡毛信》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鸡毛信》这个故事。

  海娃十四岁了,是龙门村儿童团长。有一天,海娃赶着羊群在大树底下放哨。爸爸叫海娃送一封上面插着三根鸡毛的信到三王庄给张连长,海娃知道这是重要的、紧急的信。他就赶着羊群出发了。走到半路他看见山上的消息树倒了,就知道有鬼子了。海娃就把羊群赶到了大路上,他看见抢粮的鬼子正往这边走,越来越近,海娃一点也不害怕,他把老绵羊的尾巴拧成细毛绳,把鸡毛信绑在老绵羊的尾巴上。鬼子抓住他,把他全身都搜了一遍,连鞋子也没放过。他们让海娃给他们带路。到了晚上,鬼子把羊杀了几只,吃饱喝足睡觉去了。海娃趁着鬼子睡熟了,把鸡毛信解下来放进兜里,轻手轻脚地跑了。海娃一口气跑到了山梁下,一摸口袋发现鸡毛信没了。他跑回大山梁,找到了鸡毛信。却又被鬼子抓住,叫他回去给鬼子带路。他把鬼子带到了埋伏圈里。枪声响了,海娃受伤晕倒了过去,等他醒来他看到了张连长。张连长告诉他说,他送来的鸡毛信很及时,根据里面的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

  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向海娃一样遇见困难不要害怕,要想办法克服。海娃生活在战争年代,他没有机会上学,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坐在教室里读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

  《鸡毛信》读后感

  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有很多,小英雄的故事更是说也说不完,今天我读的一个故事《鸡毛信》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龙门村,村里有一个名叫海娃的 14 岁男孩。一天,海娃要为村里的大人去三王庄送一封极其重要的鸡毛信。三王庄离龙门村有好几里,途中又有鬼子军队巡查。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聪明机智的海娃轻巧地避过了鬼子们,将信送到了三王庄指挥部。指挥部根据鸡毛信的内容,有力地打击了鬼子军。

  作者在文中对海娃送信途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海娃勇敢和聪明的品质:在鬼子军队即将来到海娃身边的时候,海娃脑子一转,把鸡毛信吊在了羊群的领头羊那条白色的大尾巴底下,轻而易举地使鸡毛信躲过了鬼子的搜查; 在海娃被鬼子们拉进一间黑乎乎的屋子里,趁鬼子们睡熟的时候,海娃小心翼翼、一声不响地跳过鬼子们的包围,离开了屋子,逃出了鬼子的手掌心;在自己逃出后又被鬼子们追赶、但自己的体力已经达到了极限的时候,海娃用尽全力向山上放声大喊"鬼子来了!快打呀!"……这些动作,这些声音明显地涌现出海娃的一种坚决反抗日本军队、爱国的情感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精神,这些情感与精神集中到了海娃身上。他是一个真正的、勇敢的小英雄!

  我读了《鸡毛信》之后,决心向海娃学习,做一个不怕失败与挫折、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