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2023-09-23 16:27: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汇编17篇)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介绍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2篇

  一、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1、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

  2、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3、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1、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培养足够的学习兴趣。

  2、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五、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激情导入

  导入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导语二: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等,你能说出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吗?

  例如: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⑤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⑦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⑧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第二环节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观测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第三环节 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④三名宇航员进入指令舱。

  ⑤“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的轨道。

  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登月轨道。

  ⑦三名宇航员进入梦乡休息。

  ⑧“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离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⑨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

  ⑩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来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在月面上紧张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⒁登月舱和“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月舱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⒃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总结

  ⒄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谈登月的意义。

  2、归纳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明确: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②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③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④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⑤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⑥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

  ⑦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⑧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⑩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⑿(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7月21日14点,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详细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④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⑤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8、教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

  9、作业: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第二课时

  第四环节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具体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第五环节 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

  1、现时篇

  ①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如今,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又有哪些新成果呢?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②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有哪些惊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③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该怎么做合适?

  ⑤月球上有什么?第一个生物是什么?什么样子?

  ⑥飞船万一出现意外飞不回来怎么办?

  ⑦在多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⑧宇航员在飞行中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

  3、写作篇(任选其一)

  ①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②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③有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你去想办法证实一下自己的观点并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④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六环节 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t

  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

  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

  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

  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

  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

  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

  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

  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

  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

  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

  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

  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

  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

  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

  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

  15.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刘英)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

  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

  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

  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

  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介绍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刘英)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5篇

  【学习目标】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 抓住关键语段,探讨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知识链接】1.美国的登月计划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XX年,耗资255亿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个人类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动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陆。【自主预习】1 给下列的生字注音海域(     ) 相提(    )并论    人迹罕(    )至    椭(    )圆休斯敦(     )铁锹(    )     可望而不可即(    )2 词语解释

  (l)可望而不可即:

  (2)里程碑:

  (3)神往已久:

  (4)畅谈:

  (5)昂首挺立:  

  (6)遥遥在望:

  3.熟读课文,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独立学习】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4.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用原文来回答。

  【合作研讨】

  1.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

  2.课文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拓展延伸】文中说,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课后作业】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球》

  重点词语释义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却不能接触。 

  (2)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神往已久:心里向往已有很长的时间。

  (4)畅谈:尽情地谈。

  (5)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6)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一小步”是事实,是过程,飞跃是意义,是希望。既实指了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足迹,又喻指了人类探索月球方面的历程以及所做出的伟大创举,表明人类的探索领域逐步扩大。引起人们的想象。全世界各国一共执行了超过4000次的发射任务,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虽然其中的大部分都通过落入大气层燃烧殆尽,但是截止XX年还有超过4500吨的太空垃圾残留在轨道上。太空垃圾一般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高速运动,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每秒10公里以上,试想一下太空垃圾若与运作中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或国际空间站相撞,会危及到设备甚至宇航员的生命,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太空垃圾不仅给航天事业带来巨大隐患,而且还污染了宇宙空间,给人类带来灾难,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脱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太空垃圾也因此成为了国际问题。各国都已经重视太空的清洁,已经或开始制定相应的对策今天很高兴,,因为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前天天也就是XX年12月2日凌晨2时发射成功。第二件事就是在全国人民还沉积在喜讯之中的时候,由我来给咱们金台区质量名校店子街中学的同学们上一堂同样有关探月的课。好的,今天我们来学习24课——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回忆一下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感受全人类的成功和喜悦。首先请一位同学将自主预习独立学习部分是一个智慧和勇气并存的环节,待会希望有四位同学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勇敢的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跟大家交流一下接下来我们进入重点研读部分,首先找个同学把我们要研读的两道题目先响响亮亮的读给大家听。法国 凡尔纳《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英国 威尔斯《首先登上月球的人们》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人类首次登月距今已有几十年了,在此期间我们中国的航天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国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神州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嫦娥三号的升空,我们有理由相信五星红旗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为期不远。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v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本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v 1975年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v 1985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市场, v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至2 0XX年神舟10号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设计导语:

  简介我国三步实施的“嫦娥奔月计划”(绕、落、回)。

  (寻梦的)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却在人类心中唤起亘古不变的梦想(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飞天梦的民族,追寻着梦想,我们已经在奥妙无穷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迹。伴随着不懈的追求,凭着智慧和勇气,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这千古神话变为了现实!30几年前(1969年)三位人类的精英已经将足迹踏上了月亮,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寻──《月亮上的足迹》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人类登月这一故事梗概。

  时间: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点56分20秒)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

  2.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

  ──时间要素

  3.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

  (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四、再读课文,交流合作:

  1.再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示意图”。(快速获取信息。)

  2.小组交流:

  (1)准备升空

  ↓

  1969年7月16日

  ↓

  加燃料吃早饭登上飞船

  ↓

  飞向月球

  ↓

  当地时间9点32分点火腾飞

  ↓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

  ↓

  19日晚上8点33分,飞过月亮与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

  7月20上午7点32分,登月舱开始降落。

  ↓

  登月成功

  ↓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降落月球

  ↓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点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

  开始工作……

  ↓

  返回地球

  ↓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

  (2)整个过程历时195个小时,漫长的过程,却能写得有条不紊。(详尽的时间变化,精确到秒;严谨的科学态度,数据精确。)

  (3)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迹(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明确:

  ①检查登月器;②采集月壤和月岩;③树立纪念碑;④安装电视摄像机;⑤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⑥安装激光仪;⑦安装月震仪;⑧插星条旗;⑨和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五、品读课文,深入领悟:

  1.登月成功,仅仅是美国人的骄傲吗?

  科学无国界。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们,成功固然是英雄,失败也是英雄,是他们驾驭着人类的梦想,足迹踏上了月球。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叫万户的中国人第一次用火箭尝试了飞天──生命换理想!三位美国宇航员的成功代表人类的成功,这是人类的文明。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2.我们中国在迈向太空方面,为世界做出了哪些贡献?

  (交流我国航空航天方面成果,了解我国几位航天英雄。)

  六、拓展延伸,联想与想象:

  联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七、课堂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四十年,而我国也在实施奔月计划,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创造梦想;明天,让梦想燃烧,让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

  八、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一(1——2):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二(3——15):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三(16——18):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7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德育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

  1.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让学生自主探究。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中国“嫦娥一号”有关报道,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  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嫦娥奔月的传说)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往往会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那里曾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也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佳句。人们幻想着有一天能登上月球,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在1969 年7 月21 日这天,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的足迹终于踏上了月球。现在,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一起, 到月亮上走一走,去共同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板书课题、作者)

  (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二、快速阅读,探究质疑 

  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并相互解答。

  要点:

  1.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

  (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阶段。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2.复述事件过程,能说出具体细节。

  3.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4、“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比喻。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5、读课文的第5、11语段的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回味课文

  根据课文题目讨论:(课件)

  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个足迹是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留下的?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2、登月过程分几个阶段?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

  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3、课文最后一段中: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怎样来理解?

  提示:“一小步”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 所以说“是巨大的飞跃”。

  (齐读这一句)

  四、课堂小结

  美国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嫦娥一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你,那时的我,那时我们再联络。

  五、想像训练

  同学们,伴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假设二十年后,你成为中国的宇航员,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来到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六、课后作业

  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为例说说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同学、朋友。

  七、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登月时间: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人物:阿姆斯特朗

  登月过程: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四、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2)关于月亮的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  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a、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d、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e、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           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           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           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       (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            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a、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b、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d、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e、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

  (合作探究)

  (1)           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           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           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4)         你对月亮知多少。(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关网站)  

  2、       各兴趣小组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3、       各小组从不同角度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1)星空奇观(2)月球之谜 (3)中国航天

  (5)           登月计划 (5)阿波罗之旅 (6)登月图集

  (5)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我国已进行了无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6)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在网络上的探究活动和反馈,我觉得本节探究活动有一些收获:

  1.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 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                 利用网络(internet)上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3.                 利用网络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类思维的自然联想,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

  4.                 网络小组协作和个别化教学可以实现有差异教育,培养与人分享、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足:

  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不一,在小组协作中,有的小组成员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处理;学生网络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由于课时所限,课外探究任务的完成有些难度。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9篇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要点点拨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解释词语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小心翼翼:

  二、整体感知

  2、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5、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三、理解探究

  6、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7、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8、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9、在写登月全过程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数字,时间精确到分秒,在文中画出来,说说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10、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

  11、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五、学习小结

  1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

  (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课内阅读

  ①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②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在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距离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③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④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⑤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几个语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2、“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是;“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3、“这个引力的静止点”指的是什么?你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吗?为什么把它叫做“引力的静止点”?

  4、第①③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他们”所指代的内容是一样的吗?请具体说明。

  5、第⑤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是四个短句,很有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请你换一种方式,以便更能突出作者这种心情,应该怎么说?

  6、你知道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吗?对我国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行活动你有什么看法?

  (三)拓展阅读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①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赏月,其乐融融之时,苏东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正道出了人们对这一良辰美景的美好祝愿。

  ②人们只看到了那朗朗夜空中美丽动人的月光,但可能并不知道,月亮原来与人类的生命还息息相关呢。美国谢鲁皮尔逊博士的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成为它的卫星。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剧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正是这一“超巨”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因而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长。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外来的射线会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生命幼体全部杀死,使生物根本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生长、繁殖。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月球成了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保护神”。

  ③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的心理变化也和月亮的盈亏周期有关。这是因为人体约有80﹪的液体,月亮引力也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从而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一般在满月时为生物高潮,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导致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最易出事。如精神不正常者多在月夜发作。人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连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的发作也都与月亮的盈亏有关,并认为月亮产生的阳离子能诱发人的反常行为。人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将更多地揭示出人类与月亮的深层次的奥妙。

  ④月球也是解决日益困扰着人类的能源问题的理想基地。因月球表面近于真空状态,太阳辐射可以毫无阻挡地到达月球表面,因此,在月球表面建立全球性、并联式的太阳能发电厂,能长期获得稳定的电能。由于月球既无磁场,又无大气,太阳风离子可以毫无阻挡地抵达月球表面。加上小天体的撞击,致使月球表面覆盖的5—10米厚的月壤层都富含太阳风成分,如氢、氦、氖、氩、氮等,其中作为核电燃料之一的氦-3,在地球上蕴藏量极少,容易取用的估计只有500千克左右,而在月球表层5—10米的土壤内就含有氦-3总量达到100—500万吨,可成为人类万年以上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1、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乐融融

  (2)息息相关

  2、“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

  3、根据第②自然段回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4、月球对地球的“保护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5、“精神不正常者”为什么多在月夜发作?

  6、从第④自然段看,月球能从哪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能源?

  7、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作者是谁。

  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答案19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过程

  1、昂首挺立:仰着头挺着胸站立.

  一叶孤舟:单独的一艘小船.

  遥遥在望: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2、略

  3、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4、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5、略

  6、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7、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8、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9、准确,科学,真实。这也是写实报道的特点。

  10、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

  11、略

  12、略

  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1)昂(2)guǐ(3)tuǒ(4)翼翼(5)qiāo(6)窄

  2、(1)只能老远的看到,却无法与之接触,形容月亮力地球很遥远,要登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很形象得说明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重大。(3)心里向往已有很长的时间,表明人类对月球探索的想法由来已久。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二)课内阅读

  1、时间顺序;依据是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发射后13时30分;19日晚上8点33分;19日晚上9点32分;7月20日上午7点32分;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21日上午11点39分;11点51分等。

  2、比喻;描写。

  3、“这个引力的静止点”指的是“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因为月球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

  4、不完全一样:第①③自然段都指的是“三名宇航员”;而第④自然段中的“他们”是指“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5、可以把四个短句都单独各起一段,这样更有气势,更能表达作者那种无比激动、自豪之情。

  6、20xx年杨利伟;开放性题,可以从增强国防、国力、世界和平利用太空等角度去说即可。

  (三)拓展阅读。

  1、(1)形容一家人在一起和睦欢乐的样子。(2)形象地说明了月亮同人类生命的关系非常地密切。

  2、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等。

  3、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剧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

  4、减少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使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长

  5、因为满月时为生物高潮,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导致人的情绪极不稳定。

  6、(1)太阳辐射形成的太阳能;(2)核电燃料氦-3。

  7、(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2)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3)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t

  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

  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

  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

  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

  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鹜繁手钡卣咀拧?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

  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

  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

  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

  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

  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

  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

  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

  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

  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

  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

  15.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刘英)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

  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

  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

  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

  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介绍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刘英)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介绍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3篇

  牟平实验中学    刘美华

  一、教学目标 :

  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实录: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欣赏画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诗文中对“月亮”进行了想像和描绘,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登上月球,(屏幕显示《嫦娥奔月》的图片)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22课,《月亮上的足迹》(屏幕上显示题目)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先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共18节,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1)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划下来并通过工具书掌握好。(2)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准备抢答,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确。(同学们开始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而且读得非常认真,把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已经作了标记,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抢答题)

  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

  生:1969年7月21日。

  生:不准确,应该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师:非常好。第2问,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

  生: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生:科林斯没登上月球,他在飞船上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准确地说,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

  师:这位同学课文读得很仔细。那么他们两人中谁第一个踏上月球?

  生齐答:阿姆斯特朗。

  师:第3问,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

  生:阿波罗11号。

  师:第4问,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

  生: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哪国的?

  生齐答: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第5问,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老师看出你们非常聪明,有了上面这些答案,第6个问题就很容易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

  生: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

  生: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

  师:回答得都很好。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请同学们分组朗读3至15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分组开始朗读课文,讨论)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这样四个阶段,一是先在地面作准备工作,二是一切准确就绪,飞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飞去,三是登月舱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务以后他们返回了地面.。(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登月示意图)

  师:你们小组概括能力很强,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屏幕显示)

  船升空前的准备;          2、飞船向月球飞去;

  3、登月舱登月成功;          4、飞船返回地球。

  师: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登上月球那一刻。

  师:齐读11节,思考(屏幕显示)

  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一步?

  生:因为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生:因为这表明我们人类科技很发达,能探索别的星球了。

  师:回答很好。

  2、“里程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生:课下解释,“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而踏上月球就标志着探索月球的开始,所以说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

  师: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很有逻辑性,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宇航员到月球上作了很多工作,请在文中划出来。

  生: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为了安全,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为了科学研究,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安装了各种仪器;为了纪念,在月球上树了一块纪念碑,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并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通话。

  师:宇航员在完成了登月任务后,稍作休息就返回地面。回国后,阿姆斯特朗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说时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说了这样一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请同学们快速背下来,并谈自己的理解。(生背诵)

  生:对整个人类来说,登上月球,说明我们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生:科学技术进步很大,有了飞跃。

  生:人类登上月球使梦想变成了现实,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登月的过程和意义有了一些了解,但你一定还有很多好奇的问题弄不明白,尽管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还无法解答这些问题,老师还是希望你们大胆地把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课后通过到网站、图书室查资料,向科技人员询问等方式寻找到答案,下面开始。

  生:81页第5节说:“此时,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那么他们就没别的压力吗?

  生:肯定有,他们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月球,心理压力会很大。可是文中的这句话指的就是身体上的压力。

  生:83页14节最后说:“登月舱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于是它被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这不增加了太空垃圾吗?

  生:人类第一次登月,丢在太空中的登月舱就一个,对那么大的宇宙来说这不算什么,以后多了可不行。

  生:一个也可能造成危害呀!

  生:课文说,宇航员在太空中历时195个小时,8天多,他们在船中能睡着吗,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

  生:那飞船万一飞不回来怎么办?

  生:飞船怎么制造的,它怎么能那么准确地飞来飞去呢?

  生:飞船的速度那么快,宇航员会是什么感觉?

  生:书上说月球上白天温度很高,晚上又很低,人能受得住吗?

  师:好了,还有很多同学也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揭开这些奥秘。问题提到这里。

  (请看课本第二页图片)学习本课后,你是否想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呢?

  生:想到,今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到了太空。

  生:我国是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师在屏幕上放“神舟五号”升空的照片;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照片)

  生: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怀着敬佩与好奇的心情,重温了1969年7月人类首次征服月球的伟大壮举,大家的学习兴趣很浓,那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想问同学们,此时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非常自豪,人类很了不起,没有干不了的事,将来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宇航员,登上月球去。

  生:学习这篇课文,我感想很大,科学家已经做成功的事,我听起来却觉得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想象,自己的知识水平太低了,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将来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生:我学了这篇文章后,我心里很失望,虽然我们国家今年已经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但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很大一段距离,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认识,希望这节课能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师:今天的课后作业 是,利用互联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途径,整理《月球奥秘知多少》,用300字稿纸分类抄清。下课!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 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三. 研读欣赏,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 宇航员登月后 做了哪几件事?

  3. 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1.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3.想象一下在登月过程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五.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月亮上的足迹》六环节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小时候,奶奶给你们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嫦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你们想到月亮上去会会他们吗?

  1967年7月21日,人类登上了月球,让我们跟着登月的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三、正课

  1.用5 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声,不回

  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绍美国宇航员拜访了月球。

  第二段:从“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具体介绍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第三段:从“登月归来后不久”到完。

  评论登月的意义。

  3.提问: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讨论并归纳: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登月前,介绍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先绕地球飞行,飞行状况正常。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阶段:登上月球。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开始作业 ,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 ,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第三阶段:返回地球。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 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丢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4.提问: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讨论并归纳;做了九件事。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④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

  ③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③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③取出美国的星条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

  5.提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文章中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6.提问:登月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四、小结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这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使文章说明得更准确、更具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个词语表达。

  1.仰着头直立着。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3.距离远但可以望见。

  4.不停地运动行进。

  (二)如果你是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